国际眼科纵览 ›› 2022, Vol. 46 ›› Issue (1): 96-96.doi: 10.3760/ cma.j.issn.1673-5803.2022.01.019

• 学术简讯 • 上一篇    

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前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

王聪 彭晓燕   

  1.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
  • 出版日期:2022-02-22 发布日期:2022-03-14

  • Online:2022-02-22 Published:2022-03-14

摘要: 2021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光学学院和香港眼科医院的Mandy等在Br J Ophthalmol发表了关于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(cytomegalovirus,CMV)性前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结果。该研究纳入了房水CMV阳性的17例患者(其中女性6例),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缬更昔洛韦3~25周治疗,起始剂量为900 mg日2次,持续2~6周,后减至450 mg日2次,持续8~18周。在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、4、8周分别进行血常规和肾功能监测。随访时间为24个月。结果显示,从缬更昔洛韦口服治疗开始后2周~12个月、21个月和24个月的眼压明显低于基线(P=0.001~0.041),平均眼压下降16.9%~46.0%。同样,降眼压的药物数量从治疗开始后2个月显著下降,直到治疗后24个月仍然显著低于基线(P=0.005~0.048)。在17例患者中,分别有11例(64.7%)、7例(41.2%)和6例(35.3%)分别在3、12和24个月内达到了治疗成功(治疗成功定义为眼压≤21 mmHg,使用的降眼压药物少于或等量于基线,未使用全身乙酰唑胺、青光眼干预和/或第二疗程的缬更昔洛韦治疗)。在口服缬更昔洛韦前的90天内,患者每天使用等量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的中位数次数为3.49(2.81~5.32),在缬更昔洛韦治疗过程中(n=17,P=0.019)和服药结束后直到终点(n=12,P=0.006),分别显著降至1.97(1.24~4.03)和1.92(0.9~3.16)。在24个月时,获得治疗成功的患者与未获得治疗成功的患者之间,基线、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糖皮质激素使用量的减少无显著差异(P=0.18~0.81)。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口服缬更昔洛韦的严重不良反应。 这项研究表明:对于CMV性前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患者,口服缬更昔洛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眼压手段。